2014年9月29日 星期一

中國人怎樣看中國,名人一句話道出了真相!




著名文學家馮驥才說:美國沒有組織部,所以沒有買官賣官;沒有國土部,所以沒有強拆;沒有鐵道部,所以沒有黃牛倒票;沒有宣傳部,所以記者可以探究真相;沒有文化部,所以文化繁榮;沒有廣電總局,所以能拍出大片。

國際影星李連傑說:有權有勢的中國人移民,無權無勢的中國人偷渡,這是一個國家還是監獄? —— 國家有這樣的嗎?當然是監獄,要不然,為什麼人們不管有錢無錢,總想逃離這個國家 —— 你聽說過美國人偷渡的嗎?!

央視主持白岩松說:中國與世界脫節最大的是普世價值,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沒有共同的價值觀,所以得不到朋友。

中國當代著名編劇王朔說:敬畏自己的人民,把他們當財富而不是負擔,是國家最起碼的道德。我們總把人口多、素質差當成落後的理由,這完全是顛倒黑白。沒有十三億人能有揚名世界的中國製造?能有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、世界第二大經濟體?一個國家嫌棄、不尊重自己的人民,卻要人民天天歌唱它,沒見過那麼不要臉的。

著名網路作家慕容雪村說:能買光全世界的飛機,卻買不起一輛校車;能把衛星送入太空,卻造不好一座小橋;能給別國花上數億,卻不肯多幾所小學;一年能吃掉幾十艘航母,卻要逼著孩子捐出午飯錢。真是量中華之物力,結老爺之歡心,聚十三億之艱難,供數人之享樂,無話可說,只能感謝國家,強作歡顏。幸甚至哉,伏惟尚饗。數百萬正規軍,數百萬武警,數百萬民兵預備役,數百萬公安,數百萬城管拆遷對,三萬億外匯儲備,外加數不清的坦克大炮核彈頭,武功之高,當世罕見,卻怕菜刀,怕上訪,怕蠟燭,怕聽真話,怕風怕雨,怕花花草草,怕書生,怕盲人,怕老太太,見什麼怕什麼,所謂「江湖越老,膽子越小」,為之長歎。

央視主持崔永元說:記得小時候書本上總說,「中國用世界7%的耕地養活了22%的人口」,可是它沒有告訴我們,這22%的人口樣養了世界60%的公務員;這22%的人口的教育經費只占世界的3%,這22%的人口的財富97%集中在1%的人手裏;這22%的人口中的90%吃著全世界最毒的食物,繳納著最高的稅,幹著最髒最累的活。

2014年9月15日 星期一

碧桂園“十里銀灘”是個大騙局?

   碧桂園“十里銀灘”,位於中國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稔山鎮鹽灶背村附近。從2011年的樓花開始賣,賣了3年還在大賣廣告?難道貨太多?天天在香港賣廣告,好讓無知的香港人在高位時進軍內地崩盤前的黎明。


   今天看了報紙,封面又是這個樓盤廣告,還用了很誇張的“真實個案”,是否真的,還是有網友自行判斷!2000年代的樓盤那麼便宜,現在的惠東農村值得那麼多錢嗎?

(鹽灶背村位於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稔山鎮西南方,與大亞灣區相接,全村下轄鹽東、鹽西、鹽南三個村小組,共578戶,人口總數約3100人。鹽灶背村位於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稔山鎮西南方,與大亞灣區相接,全村下轄鹽東、鹽西、鹽南三個村小組,共578戶,人口總數約3100人。全村大部分從事農業、漁業為主。)


   到底這個樓盤是不是一個巨大的騙局?本人曾經在去年夏天開車一次去該樓盤考察的經驗,明明是很遙遠的惠東,卻為何廣告一直說成像是買了“深圳東”呢?這到底是騙局中的低級,還是高級?且看我轉載一位受害者的文章:
  
  一、輪番轟炸
  
   倘若是一次廣告,碧桂園十里銀灘不會引起我的注意,畢竟,那是一個遙遠的地方,是比大亞灣更遠的地方,是叢飛的遺孀詭異喪命的地方,按照“第一看地段,第二看地段,第三還是看地段”的信條,這種遙遠並且暗含“詭異”的地段,是不會引起我關注的。但是,“謊言說一千次就成真理”,電視上、廣播上、網路上、報紙上、公車上、手機上的輪番廣告,終於讓我無法視而不見。
   宣傳很誘人。
   第一,“十里銀灘”,很容易讓我想起三亞的亞龍灣和北海的銀灘,而這兩個地方我未曾投資,至今後悔不已。“不需要去三亞,也可以擁有濱海沙灘”的廣告詞確實很有針對性,深圳說起來是“海濱城市”,事實上濱臨的是已經發臭的深圳河,“濱海大道”其實是“濱河路”,缺什麼想什麼,擁有真正的海濱公寓,似乎是深圳人的共同心結。我自然不會例外。
   第二,價格便宜,承諾不高於每平方米六千元的房子,打七五折,交兩萬訂金充四萬,送裝修,一套80平方米的海濱公寓,帶精裝修,總價才40多萬,在深圳限購、股票喋喋不休的背景下,明顯具有誘惑力。
   就當是度假和招待朋友用吧!
   我決定去看看。
 
  人造繁榮
  
   從蓮塘上深鹽二通道,走沿海高速,開車大約正好一小時。剛一出小徑彎出口,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!用電視小品上宋丹丹的臺詞最確切,“紅旗招展、鑼鼓喧天、人山人海,那是相當的熱烈!”
   因為車輛太多,2.7公里的道路嚴重堵塞,車子不得不停在通往霞湧的道路兩旁,換乘碧桂園特意準備大接駁大巴前往。
   一到售樓處,更是被沸騰包裹,那情景,絲毫不遜色於二十年前搶購新股認購表。
   我還算冷靜。經過仔細觀察,不恥下問,方知道這種景象和氣氛是碧桂園人為營造出來的。具體做法是:從香港、深圳、廣州、東莞、順德等地,招募大量“免費一日遊”,對於其他地域的碧桂園老住戶,更是提供免費的午餐,當日是2011年6月21日,星期六,反正閑著也是閑著,既然不花錢,何不來海邊看看?於是,這才有了宋丹丹嘴下的“紅旗招展、鑼鼓喧天、人山人海,那是相當的熱烈!”
  
  終於上鉤
  
   繁榮就是繁榮,不管是人為營造的還是自然形成的。好比美女就是美女,管他是天生的還是整容的。在投資的問題上,我信奉實用主義,不必計較對方的主觀動機。我首先把自己脫光,還上泳裝,下海游泳。
   說實話,海水比大梅沙清澈,沙子比亞龍灣柔軟,背景比北海銀灘壯觀。特別是發展商請來的好些模特,近乎赤身裸體地再棕櫚樹下打檯球,巨大的乳房我深陷的乳溝像一塊招牌,向人們不停地提示:這裏是東方的夏威夷!是上流社會的聚集地!
   我決定出手。
   看著人山人海,考慮到中簽率,我一下子叫了四萬訂金,中簽概率比其他人大一倍,志在必得。
  
  發覺上當
  
   2011年7月30日,是約定現場抽籤的日子,現場氣氛達到沸點,明顯感覺宋丹丹的嘴巴欠功夫,形容不到位。
   為了分流顧客,不僅在銷售中心和海濱大酒店分設兩個抽籤場所,而且認為地把程式複雜化。先排隊登記,後排隊電腦確認,再排隊進入選房現場,以便把時間拉長。從早晨排到傍晚,才輪到我。直到這時,我才被告知:不用抽籤,直接選號。
   既然如此,我叫兩套房子的訂金做什麼?
   既然如此,我所中意的房子不是早被前面的人選走了?
   果然,我欲購買的“山景房”早已無蹤無影,而“海景房”不僅價格貴一倍,而且,公攤面積達到百分之五十以上,就是說,同樣適用面積的房子,價格翻了四倍,當初作為重要誘餌的“低於六千一平方米”,其實已經變相變成了兩萬多。
   兩萬多一平方米,在惠陽市惠東縣這麼遙遠並充滿詭異的地方買房子,發神經了?
  
  騙局才剛剛開始
  
   阿來在他小說《塵埃落定》中說,“這個世界上沒人任何人能害你,真正害你的其實是你自己。”
   這話我並不完全贊同。難道我舅舅在南京被日本鬼子殺害,也怪他自己?但是,我卻不得不常常用阿來小說中的這句話安慰自己。比如現在,我就想著是自己想吃便宜午餐導致的結果,自己承受吧,就當時豐富閱歷、體驗生活。
   怎麼辦?退錢唄,把我交的定金退給我唄。
   不行!
   要等一個月之後再退!
   “為什麼?”我問。
   “你沒看協議書嗎?”對方反問。
   確實沒看。
   那麼小的字,根本看不清楚。
   那麼長的協議書,根本沒耐性看。
   阿來的小說講得對,確實是我自己害了自己。但是,我是傻子,是不是上當,心裏還是清楚的。
  
  騙局還在繼續
  
   一個月過去了,仍然沒有收到退還的定金。打電話過去問,說要來現場辦理。
   “為什麼不短信通知呢?”我問,“當初交錢的時候,你們可是一天三個電話啊。”
   對於我這樣愚蠢的問題,對方的回應是沉默為金。
   再次驅車一個小時,繳納來回70元得高速公路費,照例填寫一大堆表格。許多人因為沒帶當初付款的銀行卡,被拒絕辦理,需要下個星期再來一次。
   “什麼卡不一樣嗎?”有人憤怒地問。得到的自然是親切的微笑。
   我倒是所有的資料全部帶全了,卻要求身份證和銀行卡全部複印。
   複印的很清楚,卻要求我自己在下面再寫一遍銀行卡號。
   當時我只是心裏有氣,覺得這樣做毫無必要,直到半個月之後,仍然沒有收到退款,多次打電話催問,才明白他們這樣做的奧妙——故意讓你出差錯,趁機拒絕退錢。
  
  七、碧桂園的騙局是低級還是高級?
  
   許多人在氣憤的同時,不得不承認碧桂園騙局的高明。
   第一,幾萬人到場,即便大家都比我聰明,只預定一套,每人兩萬,也是好幾億的資金,白白被碧桂園佔用,在銀根緊縮民間借貸利息超過五厘的當下,這是一筆無本萬利的好買賣;
   第二,每人兩萬,即便像我這樣的傻瓜交了四萬,也斷然不會為幾百元利息打官司,搭進去時間不說,請律師費用都不合算,所以,碧桂園的好買賣幾乎沒有任何風險;
   第三,製造了影響,擴大了聲勢,出盡了風頭,碧桂園實現“單方多贏”,堪為史上最成功的策劃,超越當年的王志剛、鄧雪麗。
   但是,我又懷疑車場騙局太低級。因為,像我智商這麼低的人都清清楚楚知道碧桂園是在騙人,是在把客戶當傻子,那麼,誰不知道他們是騙人呢?既然大家都知道碧桂園是騙子了,他們的騙術還能算高明嗎?
   碧桂園的老闆楊國強已經很有錢了,還設計這樣的騙局來騙人,還不如戰國時期的有錢人。
   天下沒有白占的便宜,也沒有白吃的虧。對於我,從這場騙局中真正體驗了生活,早晚能豐富自己創作;對於其他顧客,或許真能享受一次甚至多次“免費”的旅遊;對於顏國強,在當前地產調控政策緊縮人們購房意向謹慎的背景下,得罪這麼多意向購房者,到底是高明呢還是愚蠢呢?再蠢的人冷靜下來也能想清楚。至於此舉所背負的名譽損失,無論對碧桂園還是楊國強本人,估計更是無法估量。別人不說,就說我自己,將來在自己的作品中還能替碧桂園和楊國強美言?至於我的一個法官朋友,則說的比較含蓄:希望他們一輩子不要被我碰上!

【附注:本文原作者丁力,2011年9月5日寫的本文,到目前為止,他的訂金還沒有被退回。而且,不知道什麼時候能被退回。因為,不知道他們又為他下了什麼套。畢竟,他們是一策劃團隊。】



香港第二天的報紙頭版依然是這樓盤,但譚先生的“真實個案”換成余小姐了。
難道他們突然覺得譚先生的“真實個案”太誇張?還是真人反對這麼出?